一年一度春草绿,清明时节扫墓忙。今年清明节又要到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地方发出通告,要求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开展“代祭扫”、“云祭扫”,推出“网上祭扫”等绿色祭扫形式,表达对先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显然绿色祭扫应成为今年清明节期间祭扫的最佳选择,也应成为今后文明祭扫的重要方式。
不聚集、不扎堆,“防疫”千万松懈不得。当前,全国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零星散发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仍然存在,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6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93万例,死亡达46809例,当前境外输入的疫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工作,是当前重要任务,千万松懈不得,必须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把防控工作再动员、再落地、再落细。过去,清明节前后扫墓人流涌动,交通紧张,车位爆满。今年清明时节开展绿色祭扫,就是要在祭扫中多用代祭扫、云祭扫、网络祭扫的形式,不扎堆,不聚集,不懈怠,始终慎终如始,始终警钟长鸣,决不因清明祭扫让疫情反弹。
云祭祀、网祭扫,“防火”千万麻痹不得。清明时节是火灾多发、高发的重要时点。过去,清明节期间焚香、点蜡、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祭祀方式,容易带来火灾隐患。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马鞍村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因瞬间风向突变、风力陡增,扑火人员避让不及,造成19人死亡、3人受伤。这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水火无情,责任重于泰山。今年清明节倡导开展绿色祭扫,通过云祭祀、网络祭扫,在网上鞠躬、献花、植柏、祭酒、敬香、点烛等等,各种祭奠先人故人、追思哀悼的形式多种多样,既防了火,又让思念触手可及。扬州发布、扬州晚报开展清明征文活动,通过文字忆念先人、思念故人,每天一版,已经刊载了数十篇文章,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一种绿色祭扫。积极运用绿色祭扫寄托哀思,改变祭扫方式,转变传统观念,重于心不拘于形,让“绿色祭扫”成为一种文明风尚,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每一个人文明道德的彰显。
重环保、重文明,“防污染”千万马虎不得。过去,一到清明节,公墓现场祭扫烧纸钱、供祭品、放鞭炮等,乌烟瘴气,污染环境。通过网上祭扫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为大众来寄语、献花、点烛,通过数字陵园的创建,实现“网上陵园”,让祭扫的人在网上寄托思念,抒发情感,可以保护先人、故人的安息地,不会受到任何污染。我们要摒弃那种摆阔气、搞攀比、铺张浪费的祭扫模式,用简约绿色环保的方式,做到既纪念和缅怀先人、思念故人,又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不制造安全隐患。这样的祭扫也是对先人、对故人最好的祭品,这样的清明节更加文明、安全、健康、绿色。这符合“绿色祭扫”的初衷,也体现了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文明祭扫追思情。慎终追远,尊先敬祖,心祭胜于形祭。清明节,我们要凭吊的,是一份浓浓的思念,要表达的,是一份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云时代了,我们要让清明随“云”而起,随“绿”播撒,让我们的追思随着“绿色祭扫”散发着更加文明的芬芳。(丁新伯/文 沈江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