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中国军人为世界和平牺牲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贡献者。”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6月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贡献者。”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6月1日,联合国驻马里的维和部队遭到恐怖袭击,1名中国维和人员牺牲,5人受伤,这是中国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维和部队牺牲的第17名烈士。一句“无悔维和”的铮铮誓言写在维和官兵的日记里,也写在中国维和队员的心中,共同熔铸反恐维和的伟大使命。

17名中国维和军人牺牲

中国维和牺牲第一人是刘鸣放。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就在这年5月,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刘鸣放感染脑疟疾,1993年1月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接下来在柬埔寨又有两人牺牲。1993年5月,正在柬埔寨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大本营遭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多枚火箭弹袭击。工程兵大队战士陈知国和余仕利当场牺牲。柬埔寨国防部于2006年在当地为陈知国和余仕利两位烈士建立了纪念碑。

1994年5月,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执行维和任务中,被一辆面包车碾压,当场殉职。2003年,他被联合国追授了勋章。雷润民的儿子后来成为联合国情报员,完成了他父亲的未竟心愿。

2003年3月13日,中国化学武器检查专家、联合国对伊武器检查员郁建兴上校,在伊拉克检查一处违禁武器嫌疑点后返回巴格达的途中,乘坐的越野车撞上一辆大卡车,郁建兴头部严重受伤,半小时后不治身亡,不满39岁。

2003年5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高温下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突然中暑晕倒,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6岁。

2005年10月24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门发来唁电。

2006年7月26日凌晨,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中校,在黎巴嫩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到冲突炮火空袭。杜照宇与来自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的其他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幸殉难。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安理会谴责以色列暴行。

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8位中国维和人员以身殉职。

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基地分子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

“不能开枪”的战斗

有网友曾质疑,为何中国维和部队面临武装分子挑衅甚至袭击,不能主动出击,将其一网打尽?莫非我军的特种部队还怕那些乌合之众?其实这是误解了维和部队的性质和使命。

联合国维和部队虽然是由各会员国派遣出来的,但他们是接受联合国的直接指挥,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换言之,维和部队在当地如何行动,理论上听命于联合国而非本国政府。各国政府可以对本国维和部队提出一些细节性的要求,但不能直接计划本国维和部队的行动。

同时,维和部队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他们的目的是监督停火,制止战火扩大,促进和谈,保护平民,而不是对内战中的一方进行围剿,或者拉一派打一派。所以,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因此,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对于公然的武装挑衅和威胁,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警戒”和“驱散”,不能先发制人地打击;即使已经遭到了枪炮袭击,他们也只能使用武力自卫,使用步枪得经带队军官批准,如果使用重武器则需要经过授权。在击退来犯者后就得停火,不能“宜将剩勇追穷寇”,把挑事儿的武装团伙歼灭。

中国蓝盔部队走出国门,面对的是武器和训练都差得多的乌合之众。可是,拥有精良的装备,中国蓝盔部队却不能随便打。但是,他们的这种容让牺牲,换来的是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当地民众的安宁,换来的是地区的真正和平。这种容让,同样是伟大的军人魂。据《北京晚报》报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