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小学15个社团有校本化课程 后期还要开设调查研究和社会实


商报讯 (记者 严斐 通讯员 蒋婕) 昨天,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社团发展与课程建设”论坛在东城小学举办。在论坛现场,东城小学、东城二小、东城实验学校等一些学校的代表

商报讯 (记者 严斐 通讯员 蒋婕) 昨天,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社团发展与课程建设”论坛在东城小学举办。在论坛现场,东城小学、东城二小、东城实验学校等一些学校的代表老师介绍了各自学校的社团发展情况。

在东城小学,社团拓展性课程有100余个,当中包括阅读社团、数学思维等知识拓展性课程;击剑、陶艺等体育艺术特长课程;水精灵研究、机器人等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社团课的时间也从原来的60分钟,增加到90分钟。此外,社团逐渐校本化,目前已有15个社团拥有校本化课程,如《珠心算》《趣味编程》《陶艺》等,以珠心算为例,全年级都开设珠心算的社团课。

“学校现阶段的社团课程主要集中在知识拓展和体艺特长类,后期,学校将结合走读东城活动,开设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类的社团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东城小学老师徐彬发言时说。

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研究院曾宣伟在听完所有学校介绍后,点评时提到,社团的开设要区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而社团最终的发展应该与学校文化和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此外,省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伊红还提到一点,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明确课程目标,避免进入误区。她曾碰到过一位新教师,将一个名为“小导游”的实践类课程,上成了单纯让孩子写导游词的语文课,“实践性课程的目标简单讲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