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唤醒“老年文艺”


松花江网,是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吉林省重点新闻网站。松花江网以江城日报社的新

  老龄化社会唤醒“老年文艺”

  蔡清辉

  

  全国老龄办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6.7%;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此也催生了一大批老年文艺作品,如小说《落日》《预约死亡》,电影《桃姐》《飞越老人院》,以及电视剧《老爸的爱情》《谁来伺候妈》《老米家的婚事》等。这些作品力图真实还原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典型人物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和情节,凸显他们的生存和生命质量问题。虽然一些作品情节、剧情夸张,但并不矫揉造作,晚景的焦虑、困惑、辛酸、凄凉、无奈和无助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让人不能不联想到年迈的父母和多年以后自己的生活。这些作品逐渐清晰化其类型轮廓,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扎实行动,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未来5年,我国老龄工作将得到空前发展。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顿。通过这些作品,尽可能使更多社会阶层、各年龄段的人了解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为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持。

  “文学即人学”,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更多有灵性的优秀老年文艺作品。然而,直到今天,“老年文艺”这一类别还未被学术界普遍认同,老年文艺理论研究至今还存在大量空白。老年文艺活动如火如荼,但常被文艺界忽视。全国有800多种文学期刊,儿童、青年、女性文学占有很大比重,然而,迄今没有一家正式发行的老年文学期刊,殊不知20世纪80年代撑起中国文学及文学期刊一片天的,正是现在的这一代中老年人。在当代文学的铁杆粉丝中,中老年人占有很高的比例。

  凡做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只要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在人民群众生活中汲取灵感,寻找那些“有筋道、有道德、有温度”的鲜活素材,就能创作出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当下,老年文艺创作便是一个切口。

  (作者:蔡清辉,系厦门文学院高级记者、编审)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松花江网编辑:郭丽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曹律师(法律顾问)0432-6258288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