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天津市现已开通运营地铁1、2、3、5、6、9号线,通车里程达到232公里,车站143座。作为千万级人口国际化大都市,天津市引进推广PPP模式,进一步加快地铁建设速度,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PPP模式是由社会资本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在合作期内运营项目,合作期结束后项目移交给政府。“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巨大,每公里造价少则数亿元,这个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途径,不需要拿出过大的财政投入,就能实现项目的落地。”天津市住建委工作人员说。
天津地铁7号线是天津市首个以PPP模式实施的地铁整线项目,是一条纵贯中心城区南北的骨干线,南起西青区赛达八支路站,北至河北区榆关道站,正线全长约26.525公里,共设车站21座,途经西青、河西、和平、南开、红桥、河北6个行政区,建成后将是天津市最为重要的地铁线路之一,极大缓解中心城区地面交通拥堵的现状。28日,由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10标段开工建设,施工内容包括金纬路站(不含)至外院附中站(含)共“两站两区间”,车站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盾构区间长度2052.63米。“10标段施工内容中,中山路站至外院附中站区间盾构隧道需要近距离侧穿老旧小区,同时要下穿新开河,这些都是本标段工程盾构施工的重难点及技法工艺的创新发力点。我们将攻克多个难点,为天津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做出贡献。”项目经理武西涛说。
据天津市住建委介绍,天津市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合力解决制约工程建设进度的审批、征地、重大技术等难点问题,地铁7号线从去年7月开工至今,市、区两级部门组织的现场推动会达到了20多场。
去年7月开工的,还有天津市地铁11号线项目,是中国交建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PPP地铁项目。天津地铁7、11号线一期工程投资总额为525亿元,实现了天津市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引入社会资本规模最大的范例。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南开区水上公园,东至东丽区六经路,全长22.6公里,设站21座。近日,在地铁水上西路站施工现场,站点两侧的导行路已经实现通行,施工人员已经对地铁施工区域整体封围,修建地连墙。“我们调整了工序,今年9月将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中交地铁11号线水上西路站工区经理石玉祥说。
今年1月底,天津市地铁4号线北辰段、8号线一期工程两条地铁线路开建。至此,天津市中心城区在建的7条地铁项目中,有4条线路采用了PPP模式。天津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PPP模式项目一年内规模由零一举达到千亿元级别,在利用社会资本投入地铁建设的领域一跃占据全国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国内众多建筑央企纷纷进驻本市引入PPP模式模式参与竞标。预计几年内,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
今晚报记者 雷风雨
原标题:《天津轨道交通建设摁下“加速键” 激发社会资本在津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