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横琴新区及各经济功能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横琴自贸片区
搭建“三位一体”枢纽式党建平台为自贸区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今年是市委组织部确定的“党支部建设年”,横琴自贸片区积极开展自贸区党建工作的探索创新,搭建了以“创新党组织、创新党建引领、创新党员教育”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枢纽式党建平台,用形式更开放、属性更多样、覆盖面更广的枢纽式党建平台为自贸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目前,横琴自贸片区共有115个基层党组织,1380名党员。同时,针对辖区企业注册数量增长迅速的特点,横琴自贸片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建设实体党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展功能型党组织。
“我们在横琴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组建了功能型联合党支部,将不同部门、不同建制、不同支部、党组织关系未转入的党员统筹起来,创造性地开展网络教育、学习培训、志愿服务岗等组织生活。”横琴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党支部目前有17名党员,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还将继续扩充,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功能。
横琴自贸片区拥有众多企业园区,如何凝聚企业力量、形成园区党建合力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记者获悉,横琴自贸片区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按照“国企+园区党建”的工作路径,建立联合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
以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企业联合党支部为例,该党组织于2017年3月成立,已建立起覆盖园区运营服务企业、在孵企业的全方位党组织体系。以党建促发展,目前,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先后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谷累计孵化企业275家,其中港澳项目154家;融资成功企业22家,融资额4.14亿元;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家。
组织建设、党建引领的同时,横琴自贸片区重视党员教育。近年来,横琴自贸片区创新党员教育,通过完善的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时时感受到党的存在,让全体党员时刻处于高度自律状态。
记者获悉,横琴新区工商局结合工作职能和党员特点,探索推出“3+2+1”党员纪律教育管理模式,即以专题党课、纪律教育课、纪律作风整顿月为抓手教育党员,推动党员筑牢思想防线;以述职述廉会和干部质询会为手段监督党员,督促党员找准自身纪律问题;以组织生活会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为党员纪律教育管理工作找到载体、形成机制。“该模式实行以来,横琴新区工商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实现了干部队伍‘零违纪、零处分、零问责’。”横琴新区工商局机关第一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新区
夯实互联网企业党建阵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提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综合治网格局也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参与,更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党建工作。
据介绍,目前高新区共有互联企业88家,从业人员近6000人,其中在册党员519人,有14家企业单独组建了党组织,55家企业纳入联合党组织管理,包括金山、魅族、欢聚互娱、360企业安全集团等明星企业代表。高新区将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宣传工作、网信工作、人才工作、高校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夯实互联网企业党建阵地,让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引领网络思潮,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高新区在互联网企业中倡导企业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即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动员建议其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企业出资人是党员的,动员建议其担任党组织负责人。这就顺利弥补了互联网企业小、散、多,互联网从业人员中难发现、难产生、难培养熟行业、会技术、懂党建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短板。目前,高新区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互联网企业中,有80%以上党组织的负责人为企业负责人或出资人,有86%以上的党组织负责人为企业高管以上领导。
互联网从业党员大多长期处于“隐姓埋名”的状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限。为此,高新区互联网党建工作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先锋+大V”培育计划,注重从优秀员工中发展党员,把党员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培育成红色先锋大V,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管理层和从业人员中的凝聚力。目前,高新区互联网业党员遍布企业核心部门、关键岗位,在技术攻坚上是冲锋队,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主心骨,在引导网络舆论时是“定海神针”。
在互联网企业产品中加注“正能量”是高新区党建创新之举。高新区互联网企业各党组织纷纷挖掘自身企业产品文化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丝路”文化、武侠文化等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融入各类公司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互联网企业力量。如金山集团的办公软件WPS、金山网游、金山毒霸以内化企业文化助推红色文化的传播,在WPS办公软件中增加主旋律元素。
坚持统筹统揽突出共建共享
“3+”工作法构筑党建大格局
保税区
以“本地+流动”工作思路升级党员管理服务,以“督导+指引”活动机制活化组织生活,以“线上+线下”学习机制强化党员教育培训……今年以来,珠海保税区创新探索党建“3+”工作法,坚持统筹统揽,突出共建共享,着力构筑了保税区三级联动、多元共治、全面覆盖的大党建格局。
保税区内外资企业多、流动党员多,管理怎么管?保税区结合实际,以“本地+流动”的工作思路,从双向培养、混合管理着手,破解党员管理难问题。在双向培养上,保税区通过建立党企共建人才培训机制,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把党员培养成敢于争先的强手、应用科技的能手。同时,完善“本地+流动”混合管理模式,通过依托管理属地管理的方式建立了3个联合党支部,并创新建立“网络党支部”,设置流动党员登记端口,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使他们在流动中也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保税区今年成立了珠海保税区“党支部建设年”工作督导组和保税区党建专家智库,针对园区党支部问题查摆不全面、不彻底,开展工作活动缺少指引的情况,以“督导+指引”的活动机制,抓严抓实开展党建督导工作,发挥专家学者对保税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诊断、咨询和指导作用,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不断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
此外,保税区还积极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学习机制,有效打破党员学习的空间限制:在“线上”构建“3e”平台,即保税区党建微信公众平台、保税区党建官网和“保税先锋”智慧党建企业号,通过定期上传优秀党课视频等资料为党员创造网上学习空间;在线下开展学习培训,在保税区非公企业和机关党支部增设6个综合党员活动室,通过党建阵地向下移,拓展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据悉,2018年以来开展的党建宣讲、全员微党课等活动已实现党员全覆盖。
以“党建+”模式助推海岛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红色基地建设美丽渔村
万山区
2018年以来,万山区以加强海岛基层党建为重心,充分依托海洋海岛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握传统渔业向现代休闲渔业和高端旅游业转型的有利契机,以提升组织力为突破口,抓实带头人队伍,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富民增收,助推渔村振兴。
一是“党建+红色阵地”。用好珠海中共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桂山舰英雄登陆点遗址”这个红色阵地,突出抓好广大党员的党史党性教育,推动该基地红色文化建设,并以此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挖掘万山红色资源。万山区经常组织全区党员深入开展瞻仰革命遗址、学习先烈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到基地过主题党日、过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原则。目前,桂山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市、区机关和企业开展党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二是“党建+渔村振兴”。以海岛基层党组织建设牵引乡村振兴,将党建引领融入特色发展、民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中。目前万山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推动传统网箱养殖向深水大网箱养殖转型。万山区用基层党建增强基层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帮助更多的渔民转型休闲渔业,从而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海岛。同时在基层村委会党支部的带领下,持续推动美丽渔村建设,塑造“一岛一品、各具特色”的海岛镇村建设风貌,增强海岛百姓的获得感。
三是“党建+社会治理”。万山区以党建引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铺开“中心+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造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升级版。目前已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了创新型、智慧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让海岛城市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以党建引领增强基层自我治理能力,深入推进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社会综合治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从源头上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目前万山区以党建推动基层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区,带动了基层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海岛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过92%
与经济发展实现互促共赢
高栏港区
作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栏港区现有非公有制企业521家。高栏港区党委深知,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该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对经济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化珠海石化储运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李晓东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非常重视突出党建与企业经营融合发展,切实发挥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创业激情。
“高栏港区石化仓储区各个企业之间之前由于管道互不相连,既增加了客户的购买成本,也影响了港区石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李晓东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设立了6个党员创新攻坚项目,其中一个业务模式创新类项目——“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罐,增加业务收入”和“与竞争对手合作转输,增加业务收入”,党员攻坚小组跑遍了仓储区的所有企业,一个个进行艰难的协调说服工作,终于使得所有的仓储企业实现了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港区石化仓储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鑫和码头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干散货码头,该公司现有员工178人,其中党员17人。鑫和码头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目标,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李永澄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公司大力拓展件杂货业务,繁忙时8台起重设备同时作业,由于新聘人员需培训取证后才能上机作业,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装卸公司党员主动带头加班,就是在党员的感染下,现场作业步调一致,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任务。
高栏港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副书记罗飞雄告诉记者,今年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为实现港区“两新”组织党建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到2018年6月份,港区“两新”组织党员1292名,已成立党组织164个,其中单独组建144个、联合组建20个。今年新增党组织2个,党组织覆盖率为92.51%。
抓落实找差距补短板
全面推开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市直机关工委
近日,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党支部等46个试点党组织通过了检查验收。按照《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市直机关工委结合试点单位的检查验收,积极推动机关基层党组织找差距、补短板,并明确今年7月开始全面铺开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2019年7月1日前,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达标、全面过硬。
“2017年7月,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推进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直机关工委按照‘支部有型,组织有力’的思路,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试点。”市直机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月,市直机关工委编制印发《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七个方面32项内容。
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试点单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市直机关工委为首批试点单位挂匾亮牌,下拨建设经费,加强培育指导。2017年10月至今年6月,市直机关工委先后组织6批次310余名党务干部到试点单位观摩学习,市直机关57个党组织自发组织党务干部到试点单位观摩交流,较好发挥了试点单位的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推动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市直机关工委制定《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指标》。”该负责人介绍说,指标明确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个组织主体的标准化建设考评内容、落实指标和评分标准。同时,制定《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方案》,推进年度党建考核由抽考支部向普考支部转变。今年底,还将落实标准化建设分级达标考评,实现标准化建设考评全覆盖。
据介绍,达标考评后,市直机关工委将积极引导党支部争创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对已达标且基础较好的支部,指导其制定争先晋位方案,努力实现全面过硬;对党建基础一般的党支部,督促其制定提质争优方案,不断规范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对未达标且基础相对落后的党支部,责成其对标对表,逐条排查,列出问题清单,落实限时整改。
“经过试点单位的实践探索,暴露了部分项目内容不全、标准不细、党员党性考核缺失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前期标准不够完善的问题,市直机关工委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准要求,配套工作流程,升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指标,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规范》,并将于今年7月全面推开机关基层标准化建设。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靳碧海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高松戴丹梅宋显晖靳碧海康振华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