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厦门市湖里街道“大城管”模式探索的报告


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四美俱全,足可乐也。人间四月,在厦门半岛的北部——湖里街道悦见城市之美、幸福之感。春天的阳光,如金色的小溪,把春色洒落了一地,清新而明亮

  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四美俱全,足可乐也。人间四月,在厦门半岛的北部——湖里街道悦见城市之美、幸福之感。春天的阳光,如金色的小溪,把春色洒落了一地,清新而明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文明整洁装扮房前屋后,邻里互动凝聚浓浓情谊……如一泓绿湖淌入心田,碧波荡漾。老百姓的日子亦如缕缕清风、如腾腾旭日,倏然间眼前氤氲着一幅诗一样的美好画卷。

  湖里街道党建引领促治理,城市管理靓颜值。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格局。

  构建大服务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 

守护城市之美 提升幸福之感——来自厦门市湖里街道“大城管”模式探索的报告0

 

  厦门市湖里街道一角。常海军/摄 

  “大城管”之大不在权力而在服务。

  66岁的“进城老人”乔保华居住在海天社区,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年“大城管”“大服务”带来的变化。6年前,儿女把她从老家接到厦门,闲不住的她在小区门口卖起了菜。“后来社区城管来劝我不要摆摊,我还说我不偷不抢,凭什么要撤走。可是他们来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次态度都很好,我也开始了反思。”原本通畅的道路被摊点占据了一大部分,而且日常收集的泡沫箱堆放在门口,会影响邻居进出和小区的美观。

  经过劝导,乔保华有了新认识,并落实到了行动中。她加入了街道志愿者队伍,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慢慢地,她发现“街上干干净净的很舒服,厦门这么好的环境,其实也是大家一起来维护的结果,这个概念以前是没有的,以前想的就是赚一点钱,现在我知道错了,改过来了。”乔保华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眼里仍透出了幸福和满足。

  “以前老百姓觉得城管就是蛮不讲理的野汉,现在这种认识已有很大改观。我们文明执法、和谐沟通,经常对商户做思想工作,宣传法律。”当地城市管理部门通常会采用协查员和路巡员的双人执法,用闽南话帮助商户理解政策,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湖里街道城管中队章江顺表示,自“大城管”制度在湖里区运行以来,区领导、街道四套班子、社区两委、政府部门(城管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园林局等)联动,每周三下午两点半上街上路,对沿街的店面进行巡视,发现问题现场处理,及时上报,一一整改。

  不仅如此,湖里还推出了多个城市综合管理的智慧平台,与公安、交警联网,人们发现不文明的行为可以随手拍,然后上传,并马上交由各个部门处理。

  “一个理念、一支队伍、一份清单、一套流程、一套体系”的“五个一”做法,“功能型街道大工委-功能型社区大党委(大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的四级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起了辖区内外单位、个体工商业者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共商共议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工作难题。从“独唱”到 “大合唱”, 在“大城管”格局之下,实现了由“执法型城管”向“服务型城管”的转变。

  打造大环境 

  汇聚文明城市里的精彩篇章 

守护城市之美 提升幸福之感——来自厦门市湖里街道“大城管”模式探索的报告1

 

  湖里街道志愿者清洁家园。常海军/摄 

  一花一草一木、一路一桥一河,一声劝说、一次弯腰、一个伸手,留下的是片片余香,汇聚成的是文明城市里的精彩篇章。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永升新城农贸市场。”后浦社区副主任陈玲说,“整体的环境卫生状况都有很大的改善。”以前,农贸市场容量小、潮湿阴暗、购物环境不理想,从去年9月开始,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到今年1月,新的农贸市场建成,亮堂干净、整洁有序。

  但是,“改造之后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永升新城农贸市场分为内外两个部分,里面是正规市场,而外面则是小摊。店家跨店经营以及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比较突出,而小摊的价格比市场内便宜,对正规市场的经营是不小的冲击。为此,社区积极应对,联合多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由街道、城管和城建三方共同组成路巡员队伍,统一下放到社区进行管理,实现网格化运作。每天上午7点半开始巡查,9点才各自去往分管的网格点。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加大了执法力度,在“大城管”的工作机制作用下,里外市场都变得规范整洁。

  章江顺说: “以前,我们城管部门下班后小摊小贩就会钻空子,这让我们很无奈。现在实行了路长制,下班高峰期到前半夜都有人巡查,保证了正常秩序。”城管直接下街道,双层管理,快速而高效。

  而在康乐社区,街道重点示范街——南山路实行定格制度,定网点、定人、定岗。社区主任黄剑雄经常站在南山路口观察,感受治理前后的不同。他说:“看到这些变化感到比较欣慰,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十分辛苦。”以前从街口看过去全都是电线“蜘蛛丝”,纵横交错,而且乱涂乱画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后来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统一电桩,改善了立面状况,解决了电线的问题,改造了骑楼,使南山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感官和心理上来说都是十分舒服的,非常干净整洁”。

  促进大民生 

  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守护城市之美 提升幸福之感——来自厦门市湖里街道“大城管”模式探索的报告2

 

  干净整洁的海天路。 

  一个真正好的城管体制,应该问计于民、定计为民、施计惠民,强化城管服务理念,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居住在后浦社区的戴伟初是湖里街道的忠实“粉丝”,“我住在这个地方,有安全感、幸福感,感到很温馨,生活很稳定。”她搬离10来年后,还是对这里念念不忘,老两口于2015年又搬了回来。她说:“我今年73岁,在厦门住了十几年,后浦社区让我一个外乡人有了归属感。”她称赞社区书记陈素娟亲切、平易近人。她说,去年临近春节,邻居家的装修垃圾堆放在门口,阻碍通行。此前她曾找过物业,但物业并没有很好解决。心急的她直接找陈素娟说明了情况,陈素娟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就给社区物业打了过去。经过几番沟通,邻居悄悄把垃圾挪走了。

  而且,陈素娟还牵头为戴伟初所在的小区建立了“和谐小苑”,鸟语花香,绿草茵茵。小苑里还会经常举办活动,让居民有满满的幸福感。戴伟初发自肺腑地说:“我心里特别感激陈书记,住在低楼层我也不害怕了。感到这个地方特别温馨,人也这么好,心里很知足。”

  但陈素娟却说:“让我们的居民受益就行了,我希望他们能有好的居住环境。”在“大城管”模式的引领下,小区治理驶上了“健步行,一步一文明”的快车道。从今年3月开始,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会轮流分阶段地巡查处理问题,包括门前三包、占道经营的劝导、垃圾分类的督导,在周末和节假日也不间断。“我们社区还会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召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与小区党员一起清洁家园、劝导不文明行为,这其实是大城管与小区治理的融合。”

  与此同时,怡景社区也在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而不断努力着。不同的是,怡景社区有居民1.2万人、近3000户,管理的方式方法也略有不同。在“大城管”模式的引领下,九个小区党支部和小区业委会深度融合,全程参与,全面覆盖。社区主任杨江波明确提出:“我们要让业委会、物业、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谐小区,共同享受和谐家园的红利。”

  怡景社区还建立健全图书馆和相关机制,充实丰富居民的休闲生活,使居民拥有文化获得感。修建了门球场,给老年退休居民提供娱乐的场所;打造了“以筑爱为基础、以圆梦为归宿”的“幸福小区”。当然,正如杨江波所说,“如果不是 ‘大城管’,问题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

  一个城市总是会向着文明美好的方向前进。厦门市湖里街道,绿荫秀美、清新宁静,市民漫步街头,温馨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城管”模式让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化,“大城管”汇聚文明城市里的精彩篇章,“大城管”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在湖里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枫看来,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是民心工程、品牌工程、归零工程。他表示,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改善公共设施人性化,使精细管理规范化,将小区建设作为城市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做到坚持不懈、长效落实。(钟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