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丘淑斐
过去五年,广东首创跑步绿道,开放近3000个体育馆,每年举办体育赛事5000多项次,参与者超过4000万人次……
广州人周温奔跑在珠江旁的沿江绿道上,身边的锻炼者擦肩而过,她向迎面而来的跑友们微笑,互相鼓励,这是每周五晚属于她的夜跑时间。从2014年至今,她坚持每周跑步两三次,跑步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晒跑步也成为她微信朋友圈的固定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特别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珠江两岸像周温这样的锻炼者越来越多,健身成为一种新时尚,也逐渐开始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 罗仕
政策
全民健身成国家战略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历史性获得金牌数第一。在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周温眼里,那时健身还是墙上电视机里“别人的事”,“我在家吹着空调,吃着垃圾食品,看着各种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国歌在电视机里总是一遍遍响起。”
在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功后,2009年10月1日,我国《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将全民健身运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全民健身做出全盘部署。在《全民健身条例》之后,201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每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同步。2014年,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把全民健身事业从体育工作的一个环节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表示要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根据国家的相关精神,广东省也陆续出台落地政策,明确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表示要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提出推动体育发展理念从重成绩、重奖牌向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转变。
广东省全民健身促进会理事长、广州体育学院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裴立新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以说是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北京奥运会之前更多的是强调竞技体育,2008年之后,国家对于全民健身的推进力度逐渐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体育进入普通人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
硬件
体育场馆逐步开放
从2014年开始,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在广州工作的周温每周都会沿着珠江跑步两三次,她脚下跑步的绿道,正是近年来广东众多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样本。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广东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为146719个,比“十一五”新增56719个,增幅为63.02%。“十二五”期间,全省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由“十一五”期末的1.91平方米,增至2.01平方米,增幅为5.2%。这其中,推广绿道体育网是广东全民健身在全国的首创,绿道为市民跑步、健身提供了便利的场所,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共建成绿道超过12000公里。
除了大力投入新建场馆,广东公共体育设施的大门也逐步向普通民众打开。“十二五”期间,全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数达2954个,占比为88.4%,其中实现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场馆达2387个;全省16828所学校中具备开放条件有6571所,其中3674所向社会开放,开放率为56%。
“北京奥运会后,特别是广州亚运会后,身边很多小区里多了单杠、双杠等体育设施,路边的健身房也多了起来,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有健身房的宣传单发到自己手里。”家在广州五羊新邨的周温说,近几年健身设施逐步完善,健身变成了很省心的事,“往江边走几百米,就可以到沿江绿道跑步;游泳的话可以去军区体育馆,很方便;实在不行去楼下吊吊单双杠也行”。
井喷
群体活动带动全民健身
2015年全民健身日当天,周温提前预约了场地,走进了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在“男神”林丹和李宗伟曾厮杀的场馆打了场羽毛球。从2009年开始,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广东省各地与全国同步举行全民健身日活动,活动当天,广东省各地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与活动,公共体育场对外免费开放,这让健身理念为更多市民所知晓,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走进体育场,参与锻炼。
广东省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赛达5000多项次,参与人数超过4000万人次。201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7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2%。
在这些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赛中,马拉松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赛事之一。2012年11月18日,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在广州举行,至今广马已连续举办四届。在这三年时间内,广马的参赛规模由两万人扩大到三万人,但参赛名额仍旧是供不应求,甚至被选手们戏称为“比抢春运票还难”。2014年、2015年,周温连续两年报名参加广马比赛,但仅2015年抽签抽中有机会参与,“3万个喜欢跑步的人聚在一起来跑步,那种大狂欢的感觉真是太美妙”。
近两年,随着跑步热持续升温,广东各地的马拉松赛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仅2015年,广东省就有汕头、中山、清远等市举行首届马拉松赛。而伴随马拉松赛迅速发展的是广东跑步人群的井喷式增长。
参与
健身成为一种新时尚
“我去跑步从自身因素来说,是觉得自己胖,需要减肥;从外部因素来看,还是受整个健身氛围的影响,‘跟风’是不能忽视的因素。”说起锻炼的初衷,周温告诉记者,朋友们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各种晒运动、晒身材,尤其广马期间的各种运动刷屏,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是促使自己锻炼的最初原因,“现在健身是一种新时尚,不健身吃饭聊天话题都少一个。”
在最开始跑步时,周温每次跑两公里,还不时要歇一会儿,“有些喘不过来”。在坚持两三个月后,她已经可以一口气跑六公里。在跑步半年后,她足足瘦了10公斤,整个人也更加开朗了,朋友见面打招呼从过去的“该减肥了”变成了“怎么这么瘦了,快教教我”。
现在她依旧坚持着每周跑步两三次的习惯,每次跑完步,她也都会在朋友圈晒晒,“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督促,另一面朋友们、跑友们的点赞也会成为自己跑步的动力,说不定还能带动旁边的人锻炼呢。”周温说。
裴立新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全民健身理念借助微博、微信等迅速传播,促使更多的民众从“临渊羡鱼”、作壁上观的健身旁观者,转为“退而结网”的健身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晒运动,对推动全民健身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能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到健身,其实‘跟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全民健身宣传起到了好的效果”。
“之前跑步我还会给自己设定具体任务和目标,比如要跑6公里,要6分钟一公里,还会追求PB(个人最好成绩)。”周温说,现在跑步对她而言已不再是任务,而是像吃饭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享受,“现在我要两天不跑步心里就有点憋得慌,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设置一些目标,就是单纯的享受锻炼,出出汗、呼吸下珠江两岸的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