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8日,徐州师范学院教授罗其湘在赣榆县对东渡日本的秦代方士徐福故里作了考证后,写成《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称徐福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人,引起中日学术界的重视。,,
1985年3月28日,徐州师范学院教授罗其湘在赣榆县对东渡日本的秦代方士徐福故里作了考证后,写成《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称徐福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人,引起中日学术界的重视。
徐福
徐福东渡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秦始皇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因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药,花费了巨额钱财未果,这时徐福谎称由于大鱼阻拦所以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谎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对于徐福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也有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徐福村
徐福故里
1984年4月18日,罗其湘、汪承恭的论文“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认为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是徐福故里,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并因此在度掀起徐福研究热。
江苏省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是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赣榆,要徐福为其入海求仙药。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和许多技工、武士出航,一去不返。后来史书上曾有徐福在平原、广泽为王的说法。今天徐福被日本人民尊之为神,在日本新宫市有徐福公园,园内有徐福墓。徐福村建有徐福祠,徐福祠内供奉着徐福塑像,建有徐福故里文物陈列室和汉画像石长廊。徐福祠前的广场上竖有赵朴初先生题写“徐福村”碑和彭冲先生书写的“徐福故里”碑。
1982年5月,在新中国城里以来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赣榆县的地名普查工作者在金山乡普查时发现,徐阜村原名徐福存,村里有大量的古遗迹和出土文物,并且流传着许多有关徐福的传说。“徐福存有望是徐福故里”这一发现,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徐福鼓励考察研究工作迅速展开,因此就有了徐州师范大学罗其湘教授和赣榆县地名普查工作者汪承恭先生合作的《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这篇论文首次向世人披露“江苏省赣榆县徐福村是徐福的故乡”,这是举世徐福研究最具突破性的学术成果,亦是徐福研究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自此开始,国内外史学界粉粉从史料学、历史地理、航海史、中日关系日、考古、民俗等学科对徐福其人其事进行在认识,在读掀起了世界性的徐福研究热。此后,由于徐福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国·赣榆徐福节”的不断举行,国际性的徐福学术研讨会的不断召开,使世界了解了赣榆,也使赣榆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