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幅度历史之最!揭秘背后的“关键先生”墨西哥


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OPEC+宣布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首轮减产额度共计970万桶/日。有分析表示,OPEC+的减产目标是先

  随着减产协议的达成,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国际原油市场是否将迎来转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油价在开盘经历较大幅度增长后转跌。而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和持续低迷,将会给我国原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正已,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新京报:价格战为何不打了?

  庞超然:原油减产有助于恢复油价,符合各产油国的共同利益。经过复杂博弈,最终各国达成减产协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油价回稳上升,进而改善石油出口国财政收支,支持各国经济复苏企稳。

  贾瑞斌:暂停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效果不及预期,还导致参与方互有损失,因此OPEC+组织选择通过达成减产协议来停战。

  韩正已:这次价格战从持续时间上看是比较久的,一方面是油价持续低迷了半个月,这无论是沙特、俄罗斯还是美国等产油国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必须要结束价格战。另一方面是全世界疫情对于石油需求影响非常大,使得需要进一步萎靡。

  新京报:协议达成谁最受益?

  庞超然:此次协议最大受益者是墨西哥,该国坚持仅缩减10万桶,最终得到了各国的同意。

  贾瑞斌:最大的受益国可能是美国。毕竟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如果出现债务违约会带来一系列的信用风险。

  韩正已:减产协议达成之后,目前各国都会受益,可以缓解财政收入压力,不过受益最大的是美国,可以借机会缓解页岩油产商目前面临的压力。

  新京报:协议达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庞超然:减产协定达成,对中国影响相对有限。中国是原油主要进口国。油价上升后,会对中国进口造成一定压力,增大石油进口支出。但同时,考虑到大宗商品的资本属性,价格上涨会带动购买需求增加,有助于拉动原油相关产品的消费。同时,随着石油价格回升,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有望回稳,投资者信心和预期得到巩固,促进金融市场回稳增长。

  贾瑞斌:协议达成会推高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但原油价格过低也会导致国内多数化工品面临畸形定价的风险,并导致产业链个别企业出现经营问题。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偏低的油价。

  韩正已:我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主要的影响是需求端的影响,原油价格在短期内必然会上涨,导致成本比前一个月多一些。

 3/4   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