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大连普通老人刘增盛,成为了央视《新闻周刊》的“一周人物”!7月3日,经本报记者牵线,央视摄制组赶赴旅顺太阳沟,对刘增盛进行了采访。6日晚,央视新闻频道以《刘增盛:善意的“让座”》为题,报道了此事。栏目主持人白岩松在直播中说,老人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用“勿需让座”完成了与周围年轻人的沟通和理解。对于社会来讲,这非常重要。
“硬核大爷”登上央视《新闻周刊》
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乘坐地铁,76岁的刘增盛老人以自尊自强的精神,引发舆论关注。6月30日以来,本报连续对刘增盛老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7月3日,央视记者致电本报记者,希望能协助完成对老人的采访。经本报记者及老人朋友王女士的牵线,央视摄制组于当日赶赴旅顺太阳沟,对刘增盛老人进行了拍摄。
刘增盛老人每天都需要从市内出发,到太阳沟的胶片电影工作室工作。央视摄制组与老人一起乘坐地铁“上下班”,实地体验了“勿需让座”所迸发出来的动人力量。老人告诉央视记者,他的儿子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有时会遇到一些乘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吵的情况。“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理解呢?”这个问题,让刘增盛思考了很久。后来,他便购买了LED显示牌,输入了“勿需让座”等字样。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其他人会如何看待,“咱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
白岩松:此举传递沟通和理解
7月6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播出了刘增盛老人的事迹,老人被栏目选中为“一周人物”。白岩松谈及了选中老人的理由,“他用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完成了与周围年轻人的沟通和理解。”
在直播中,白岩松评论称,老人与年轻人形成沟通与理解,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键就在于替对方着想。老人出行尽可能错开上下班的高峰期;遇到老人,年轻人也发自内心地想给对方让座,这样一来双方就都会开心。“年轻人是老人的孩子,而老人是年轻人将来的自己。这样一想,理解与沟通也就都有了。”总结白岩松的观点,不难看出,他认为老人与年轻人建立沟通的桥梁,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这非常重要。
老人:能带来一股正的能量就好
在胶片电影工作室的墙上,挂着本报的报道——刘增盛老人把整版报纸精心装裱,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从6月末到现在,国内有数十家媒体向他提出了采访的请求;网络上,事件的流量也高达近3个亿。在旅顺太阳沟露天电影厂,当地居民后来才得知,那个经常为他们放胶片电影的白发老人,就是因为“勿需让座”引发普遍关注的“网红”。“有人叫我网红,红不红的,其实跟我关系不大。都已经76岁了,这个岁数,做好自己就行。还有人说我硬核,我也不反对。总之,能带来一股正的能量就好。”实际上,7月6日晚,刘增盛在太阳沟忙着为居民放电影,回到大连市内的家中已经是午夜11点多钟了,没来得及看央视的直播。后来,还是朋友王女士给他发了网络版的“录播”。看完节目,刘增盛直言“感动”,“白岩松说出了很多我想说的话。”
他和搭档痴迷于胶片电影收藏
7月6日晚,刘增盛为居民播放的老式胶片电影叫《金沙江畔》,这是一部出品于196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影片,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故事。老人痴迷于胶片电影收藏,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刘增盛从小生活在旅顺农村,孩提时代的他看见村里放电影,就感觉很神奇。“一部机器挂着胶片,就能放出电影来。电影是怎么拍摄的,声音和影像又是从哪出来的?”
参加工作后,儿时的愿望受限于种种条件,一直没有实现。直到退休后,老人有了大把的闲暇时间,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胶片电影上。他和搭档李丽业花了十多年时间,先后收藏了800多部老式胶片电影以及30多台放映机。除了国内拍摄的片子,还有产自苏联、美国、日本、印度等地的国外电影作品。
刘增盛说,能够收藏这么多胶片电影,与搭档李丽业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好多电影都需要花钱才能拿到手收藏,李老师经常要自掏腰包把它们买下来。”
期望能开设胶片电影展览馆
在工作室里,放着一部老式胶片电影放映机,那可是刘增盛老人的“宝贝”。他说,圈里人都知道他喜欢收藏胶片电影和放映机。几年前,有人找到他说,在南关岭有人要卖掉一部老式放映机。如果刘增盛不收购,就准备当破铜烂铁给卖掉。老人听闻消息,连忙赶了过去,把放映机弄了回来。“光清洗就用了半个月。”刘增盛说,经过处理,放映机的原貌出现在眼前,他一看放映机上印的字,激动毁了,“这分明是个宝贝嘛!”
原来,这台放映机是我国最早一批生产的机器,型号叫“解放101”,产自上海,一共只造了294台。放眼国内,再想找一台这样的放映机,就相当困难了。老人每天很忙碌,但过得很充实。他说,胶片电影的保存是门学问,胶片对温度、湿度、光线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保存不当就会出现打卷变形、粘连等后果,他经常要对收藏的胶片进行保养。
刘增盛和李丽业认为,现在虽然都是数字电影了,但老式胶片电影仍有收藏下去的必要。“胶片电影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也见证了几代人的青春。”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把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符号保存好、保护好,如果可以,将来会开设一个胶片电影的展览馆。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满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