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郑峰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金朝晖 通讯员章磊 2月24日晚9点45分,一辆大巴缓缓驶入,停在停车场上。车门打开,“全副武装”的何治军上车,确认车上旅客是否已登记个人信息;一旁的遮阳棚下,金岚等人已经做好了“开工”准备……浦东首个集中留验点,又开始了忙碌。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上海对除集中隔离人员外,所有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据悉,浦东新区现有34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包括2个临时集中留验点,2个海关检测留验点。此外还有1个临时集中采样点。1月25日-3月23日24时,各隔离点累计接收人数达18322人,3月3日-24日上午7时,隔离点共接收重点国家入境人员8939人。而浦东首个集中留验点运作以来,已有1500余人在此接受检测。
摄影/郑峰
24小时不间断运作
自从浦东首个集中留验点于3月17日启用以来,何治军就一直留守在这个“战场”。他的任务,是作为“领班”带着6名护士,四班倒轮班值守。
走上大巴后,何治军将手中的二维码展示给车里的十余名旅客,确认他们已经登记个人信息。“这是为了加快后面的进度。从国外回来的旅客,行李特别多,如果下车后再登记信息,不方便。”他说。
这个集中留验点,目前只接收有居家隔离条件的重点国家入境旅客。而在能够居家隔离前,这些入境人员必须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由专用通道转运,并由专业机构再次判定是否确诊;结果为阴性者,则由居住地所在社区专车接回,居家隔离14天。
金岚是何治军班里的护士。值守期间,她就坐在停车场旁的遮阳棚里,负责检验核对入境人员信息,确认登记他们在留验点的房间,并安排他们接受第三方的咽拭子采样,进行核酸检测。
整个流程并不复杂,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时间。然而,对于留验点的工作人员来说,穿着全套防护装备、坐在露天的遮阳棚里,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白天热夜里冷,滋味并不好受。“为了确保安全,整个流程都要在户外通风处完成。”该留验点负责人周丽娜告诉记者。在她统辖下,包括医务、疾控、卫监、区府办、地工委等多个条线的50余名工作人员,以及保安、保洁人员,维持着集中留验点24小时的不间断运作——因为从机场过来的大巴,随时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