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為信仰 所以精彩
齊曉軒聽到了解放大軍的隆隆炮聲越來越近了。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為了掩護戰友們越獄,他挺立在紅岩上,吸引著敵人毒彈的襲擊,微笑著閉上了雙眼。這是長篇小說《紅岩》最后一章中的一個情節,信仰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1948年的山城重慶,正處於國民黨反動統治最黑暗的時刻,敵人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以許雲峰、江雪琴、齊曉軒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獄中與敵人進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戰斗。無論是地下黨所領導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城市運動,還是華蓥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和農民運動,都與獄中斗爭交織成一個整體,突出重點,巧妙結合,集中展現在渣滓洞和白公館這人間地獄裡,被捕革命者與敵人進行的殊死較量。小說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形象豐滿,內心活動豐富多彩,處處傳遞著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對於青少年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作者之一的羅廣斌,中學時代追求進步,信仰共產主義,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革命活動,1948年9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另一位作者楊益言,就讀同濟大學期間,因參加反對美蔣的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1948年8月在重慶被特務機關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營。兩位作者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原型共同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兩人后均越獄脫險,共渡苦難使他們肝膽相照。他們與其他同志合作,先后寫了《聖潔的血花》《江姐在獄中》《小蘿卜頭》等文學作品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又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完成了長篇小說《紅岩》的創作。
《紅岩》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它既是一部以歷史敘事為目標的長篇小說,又是一部關於人生信仰的啟示錄。小說嚴格遵循生活真實的原則,塑造的人物均有生活原型。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從他身上看到了黨的干部超群的智慧、高尚的品德、過硬的本領以及獻身精神。小說不僅展示了英雄們的高貴品質和崇高氣節,還成功地刻畫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
《紅岩》塑造的英雄形象個個都以獨具的光彩活躍於作品之中。小說主人公之一的江雪琴,生活中的原型是江竹筠。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渣滓洞裡。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凶殘的敵人把竹簽釘進了她的十指。面對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讀到此刻,讀者為江姐的英雄氣概所感動,不禁潸然淚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紅色經典中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見一斑。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堅韌不拔的成崗、信仰堅定的劉思揚、頗富傳奇色彩的雙槍老太婆、忍辱負重的傳奇革命家華子良、革命青年的杰出代表胡浩等,個個都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紅岩》群英譜中的人物雖然職業不同,經歷各異,但都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在敵人面前,他們橫眉冷對,大義凜然,不屈不撓﹔隻要革命需要,他們都能舍生取義,從容獻身。
《紅岩》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如何對待“信仰”的問題。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共產黨人從精神上戰勝敵人的銳利武器,這也正是小說《紅岩》打動人、鼓舞人的根本力量所在。面對酷刑甚至死亡,烈士們慷慨激昂奔赴刑場﹔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烈士們不為所動,唯有堅持斗爭。有了信仰的支撐,有了對勝利的憧憬,就有了《紅岩》中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
《紅岩》於1961年12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目前已重印多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前夕,學習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等10家知名出版社聯合推出“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紅岩》當之無愧地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