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生活与电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它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生活与电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它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带着对电的敬畏和好奇,我们来到了国家电网青岛供电公司。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来到供电公司的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犹如坐着时光机,穿越到400年前,然后随着电的成长,一起回到了现在,让我们深刻了解了电的不同凡响。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当想到人类今日用电的广泛和成熟程度,你会难以相信,人类真正懂得用电的时间原来只有400年左右, 最初的200年其实只是实验阶段。那时候,天空的闪电引发我们的好奇心,令我们不断苦思各种问题: 究竟这股强劲自然能量,怎样得以保存和造福人类社会?或人类是否可以制造相类似的能量? 自17世纪以来,电力已经过一段很长的历程。让我们穿越时空,重返发现电的一刻。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而中国最早进入电的是1878年(清光绪五年),当时在上海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欢迎美国总统格兰脱路过上海,特地运来了一台小型引擎发电机,从清光绪五年(1878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滩使用了两个晚上,在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第一张电灯。1882年,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了上海电光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发电厂。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青岛,19世纪还被称为“胶澳”时,便是中国屈指可列的通电之地。清末民初,青岛电业在民族的创痛与离索中喑哑初生,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为了供德国军事设施和机关用电,1898年在青岛市河南路、天津路交口处建起简易厂房柴油引擎发电,这便是青岛电力之肇始。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青岛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赵景业被组织派往青岛,保护当时全国第二大发电厂,青岛唯一电源——四方发电所。

岛城的历史风去几经变幻,电力的足印却与它自始相伴,这份陈往的工业记忆,像一绾幽漓的雨烟,浸润着岛城几代人的成长与回忆。青岛电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在百废残垣下逐然复苏,那是一段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红色记忆。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经过近70年的风雨兼程和探索创新,国家电网与中国经济同步成长,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2013年1月,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电力科技日新月异,自主创新国际领先。中国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主要参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大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大型褐煤锅炉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中国水电在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项新、老坝型世界纪录被中国打破,80万、100万千瓦水轮机组制造技术中国独有。中国“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风电已形成较完整的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制造体系。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百年电力发展史,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史。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当下,我们已昂首跨进“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作为,踏着前辈的足迹,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我们有理由相信,神州大地的儿女,必将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撰稿人:刘雅慧

摄影:张逸凡

审阅:肖鹏

走进国家电网,追溯历史,见证辉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