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访国画家赵贵德(组图)


文化视点:访国画家赵贵德(组图)文化视点:访国画家赵贵德(组图)

文化视点:访国画家赵贵德(组图)

赵贵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李小龙 摄

文化视点:访国画家赵贵德(组图)

望春回 赵贵德 作

  文化视点

  甘肃应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的重镇

  ——访国画家赵贵德

  在认识画家赵贵德之前,我先认识他笔下的马。他的马,无疑是“铁马”,雄赳赳,气昂昂,仰天长啸,桀骜不驯,四蹄踏出青铜之音,长鬃飞扬金属之声。这样的“马”,给人一种穿透灵魂的“铁质”,给人一种勃发向上的力量。

  近日,赵贵德到甘肃采风。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先生穿着牛仔裤、黑布鞋,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谈吐风趣。在与记者交谈中,思想与激情如他笔下奔腾的骏马,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挥洒自如。

  赵贵德1937年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贵德早期的艺术之路是艰苦的,也是辉煌的。他7岁丧父,家境贫寒,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17岁参加工作,在北戴河一个文化馆当服务员。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他在单位三年实现了“三级跳”:第一年当美工,第二年当美术干部,第三年当上了美术编辑。之后,他经常下乡作画,画了一摞又一摞的速写。当时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公报》《河北日报》《天津画报》《河北画报》等报刊几乎每天都发表他的画作。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描、组画,大大磨砺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和内在功力,使他的创作不断进入新的境界。一时间赵贵德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也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热点,当时河北美术学院邀请他为全校师生讲述他在艺术追求上的创造精神。

  “我这一生第一是看画,第二是说画,第三才是画画。”赵贵德说,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起,整整当了40年的报刊美术编辑,60岁退休后又当了9年的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业余画画的时间少得可怜,但在长期的编辑和领导工作中,他不断学习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进行哲学思考、艺术思考和文化思考。多年来,虽然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骄人成就,但始终有一股子闯劲的他并不满足。“艺术必须是原创的、超越的和五光十色的,必须在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