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农民的呐喊与诉求


在线阅读,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

微信图片_20180319123333

微信图片_20180319123312

  2018年3月9日,由著名导演郭啸编导,山西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山西向红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摄制的山西首部扶贫题材电影《一个不落》在山西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电影拍摄地进行了全国农民首映礼。该片以返乡青年张帆的视角讲述了以李向东为首的驻村扶贫帮扶工作队进入梨花村后依靠党员、群众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家族矛盾以及精准扶贫,终于使梨花村及其周边贫困村成功脱贫的故事。电影旨在礼赞扶贫工作队干部的同时,也真切地呈示了贫困农村的自然风貌、社会地理、农民的生存样态以及情感诉求。于是,我们不仅被电影所塑造的栩栩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故事戏剧性场景的设置所吸引,也被电影纪实与唯美的风格所震撼。
 

  电影一开篇,返乡青年张帆的画外音讲述就为我们展示了梨花村触目惊心的物质匮乏场面:养牛羊却基本没吃过肉,衣服好多年没添过一件,打光棍者居多,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乡村一派荒凉景象。随着李向东带领的扶贫工作队的进驻,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相继进入观众眼帘:村支两委涣散、官员腐败,土地被私自廉价租让;光棍狗蛋偷窥妇女上厕所,李二狗以上访的名义混吃混喝为生,因祸致残及残疾家庭食不果腹,因赡养老人兄弟反目,考上大学的学生交不起学费,等等。电影以真实的影像揭示了贫困农村农民极度匮乏的生活样态及精神状态。围绕着这一系列事件,李向东带领的扶贫工作队召开扶贫动员大会,走家访户与农民倾心交谈、确立精准扶贫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荒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以及依靠党员、群众举办梨花村红色旅游节、依托上市公司建立晋黄羊肥有机小米基地、创设微商销售路径、解决病残、就学困难群众问题等一系列“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措施,让梨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由此,电影后段农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真正诠释了广大农民真实的生命诉求与内心渴望,也是诠释农村扶贫基层干部克己奉公、一心为民、任劳任怨、踏实苦干的高尚道德的最好的注脚。

 

  电影情节的设置似乎是路遥笔下城乡交叉地带故事在新时代的一个延伸,路遥笔下的青年奋斗者形象总是在城市梦被撞得七零八落后很无奈地返回乡村,以抚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创痕。在电影中,以张帆及其爱恋的姑娘“大头”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却是由最初对城市的向往最后心甘情愿地返回农村大显身手以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无疑,这是新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召唤。电影中这样的情节反转比比皆是,例如二流子狗蛋的浪子回头、李二狗的自力更生意识、村主任的幡然悔悟与铮铮誓言、原包村干部吴副乡长的落寞及对农村新景象的艳羡,等等。这样的电影叙事结构不仅强化了扶贫题材的主旨,同时也增强了电影期待观众的可接受性。

 

  电影基本上以纪实化的风格征服观众,其中大部分场景都以真实事件为原型,除一两个专业演员外,参演者基本上都是当地的群众,农民上演自己的故事当然应以长镜头及固定镜头为要。譬如,召开扶贫动员大会的场面及李向东走家访户的场面,就以长镜头为主,不切割时空尽量还原真实场景。杨鑫驾驶拖拉机拿刀去找拖欠父亲工资的包工头时的场景运用的是肩扛跟拍的摄制方式,配以同期录音,更增强了电影的纪实效果。尤其是李向东走访残疾家庭王怀珍家、给杨鑫母亲过生日吃蛋糕,以及贫困大学生手持两串红辣椒在公路上追送李向东的场面,长镜头与特写李向东含泪的眼眶的画面交相展现,观众悲悯、同情与崇敬的复杂交缠的情感一步步被推向了高潮,不禁为之流泪。同时,电影也不乏唯美诗意的展现。譬如,李向东走访因车祸致残的家庭张满堂家的场面,镜头在残疾人张满堂之子忧伤地望着远方的眼睛与院里晾衣服的绳子上挂的鸟笼及远方的蓝天、沟壑交相展现,以象征化的手法揭示了其渴望摆脱病魔、创造幸福生活的内心诉求;张帆遥望“大头”在草地着一身红装练习舞蹈的场景,等等,都为电影叙事埋下了伏笔并涂抹上了一丝亮色。
 

  民俗化风格是这部电影的又一特色。与电影扶贫题材及脱贫致富的主旨相一致,电影画面颜色以土黄色为主,如土黄色的土地、搪瓷大碗、碌碡、简陋的窑洞、砖墙、石壁与石桌。“土黄色”一方面象征着农村的贫困,另一方面也氤氲着温情的气息。直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时,才出现绿色的草木与庄稼、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及漫山遍野的绚丽的梨花。演员服饰没有经过专业化挑选,与当地农民朴素的着装相一致,如老旧的红色布腰带、廉价而结实的迷彩服以及浅绿色胶底鞋。人物对话大多也是当地方言,如“抿圪斗”、“拉拉话”、“不歪”“牛哄哄”、“瞎胡球闹”。方言的运用不仅制造了电影的真实幻象、“陌生化”后的凝视效果,也增强了观众的“带入”感。为了营造一种压抑感及更好地展现当地沟壑纵横的地理风貌,电影拍摄也采取了适当的高屋俯视视角。
 

  综上所述,《一个不落》这部以扶贫为题材的电影不仅回应了当下的时代课题,也深入切中了社会、时代、文化的脉动,同时,也为纪实化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别样的路径。或许,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文化史、社会史及艺术史上所能够起到的启示意义。(杨根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