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銀河補習班》裡的“父子情”你能看懂嗎?


相信不少人都在等待將於7月18日上映的《銀河補習班》,該片從6月父親節時開始啟動點映和全國大規模路演,很多觀

原標題:懷舊和適度喜感的外殼下依然是真情硬核——《銀河補習班》裡的“父子情” 你能看懂嗎?

父子情和教育反思,宛如一枚“深水炸彈”

《銀河補習班》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鄧超飾演父親馬皓文,他主張“獨立思考能力”的教育觀,而片中教導主任則主張“唯升學率論”。父與子的相處,以及父子共同“對抗”教導主任,成就了片中的戲劇沖突。可以說,片中的父子關系是“骨”,教育是“肉”,由此涉及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觸發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大眾話題,容易引起共鳴,也容易引起反思。

電影裡,鄧超有一句台詞讓父母們深有感觸:“對不起,我是第一次做爸爸,我在學習做爸爸”。

這是電影的點睛之筆,其實深入想想,它也差不多構成了《銀河補習班》的主要觀點和基調,即,電影並沒有就“什麼是好的教育”而下定論,也沒有全盤向解放天性式教育的諂媚,也就是沒有給到家長一個標准的通行答案,而是立足當下,梳理傳統教育為什麼存在,以及存在的意義和面臨的困境。

電影在試著提出問題。片中教導主任最為驕傲的是他培養了多個省裡的狀元,他辦公室牆上挂著優秀畢業生們的照片。他要開除調皮搗蛋的馬飛,因為“煤球再怎麼洗,永遠變不成鑽石”。但教導主任的教育思路也發生過悲劇,他的兒子就是省狀元,但大學裡一次沒考好就受不了挫折而釀成悲劇。

那如何解決呢?《銀河補習班》沒有答案,而是呈現了相對比較容易被接受和認同的基本觀點。比如,跟孩子做朋友,去真實分享你的困惑與感受,與他一起感受這個世界﹔盡量不要強迫他,要更尊重他﹔我們需要學到的不應該只是知識,更應該是獲得知識的方法﹔與死記硬背對應的,是愛上學習……

很多家長表示,片中教導主任和母親任素汐的角色具有普遍性,母親被大環境裹挾,送馬飛上最好的學校,馬飛不好好學習時跟教導主任一起施壓等等。可見,很多時候打破規則需要承擔壓力、風險,需要勇氣,但更多時候,遵守規則也同樣艱難,左右手互搏的煎熬和無奈,隻有經歷過的人才深知其痛。這也是很多家長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淚洒電影院的原因,因為片中很多場景,他們可能都經歷過。

也有觀眾表示自己很幸運,擁有一個像馬皓文一樣的爸爸,“我在鄧超飾演的角色身上看到了很多我爸爸的影子,他一直鼓勵兒子要有獨立的思考,要善於觀察生活,從生活裡學習本領。我很感謝我的爸爸,他教會了我用不同視角看世界。”

以上這些觀點,大家其實都聽過,也是教育題材電影一直嘗試去表現的觀點。隻不過,在以往的教育題材影片中,大多以有革新精神的老師為視角,這次則突破性地以家長為視角,因而得到了基數超級大的家長們認可。可能我們也看到過這類新聞,比如有家長在班級群裡直接懟老師說,自家孩子不需要課外作業,想留出時間去戶外運動去上孩子喜歡的興趣課等等。因此家長主動給孩子鬆綁給自己鬆綁,造就了《銀河補習班》的一大亮點。

另外,以父子情為主線的電影相對較少,雖然父愛從不缺席,但更沉默更內化。有觀眾表示,此番《銀河補習班》中的父子情帶來了很多淚點,他至少哭了三四次:鄧超在洪水到來前的堤壩上,用喇叭呼喊著兒子,讓他自救逃生﹔還有父子兩人偷偷住在老房子被鄰居發現,鄧超對著指責自己的鄰居生氣怒吼的無助感﹔以及最后成為航天英雄的兒子與父親在沙漠裡相見和解……

【點評】

令記者和眾多網友感慨的是,人生就是這樣,可能很多年后才會發現當年那個“第一次”的對與錯。可人生又是單行線,無法回頭去修改,所以電影中“第一次當爸爸”這句台詞,絕對是一個觸發情感的深水炸彈,它意味著“放下權威身段的家長和學會換位思考的兒子”,也許會起到減少代際隔閡的一些作用吧。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的“父子情”你能看懂嗎?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