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客聚焦重庆镇馆之宝“三块银元”让他们看到了重庆人的无私


7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网络正能量人士齐聚重庆,参与“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拍摄活动。当天,他们

  7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网络正能量人士齐聚重庆,参与“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拍摄活动。当天,他们参观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拿出的5件镇馆之宝分别是:成渝铁路一节铁钢轨和一块钢板、杨闇公日记、江竹筠烈士遗书、中国人民赴韩慰问团第三分团旗帜和三块银元。

  其中,三块银元讲述的是中共地下党成员肖林,奉上级的指示开展经营活动,为党的活动筹集经费的事。

  接受任务后的肖林,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利用南方局提供的资金,在江津成立“恒源字号”商行,商行把从三斗坪购进的土纱运往江津销售,同时还经营食糖,菜油等老百姓常用生活物品。1944年春天,经上级批准,肖林与重庆大生公司合作,增加五金、木材、西药等业务往来。

  五年多的时间,1800多个日日夜夜,靠着肖林出色的商业才能,以及他和妻子两人辛苦经营,“恒源字号”和大生公司获利颇丰,为共产党在重庆的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1946年,肖林按照上级指示来到上海,成立了华益公司,公司依靠肖林良好的业界信誉和地理优势,专营上海与重庆、青岛、徐州间的农产品及日用品的运输销售。

  上海解放后,遵照上级的指示,肖林结束了华益公司的运营。清理账务后,华益公司有黄金12万两,固定资产1000多万美元。面对巨额资产,肖林说:“华益公司的本钱是党的,所有利润应该全部交给党。我们夫妻二人就留下三块银元,以此来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

  肖林夫妇二人掌握着共产党的地下金库,却从来没有为自己挣一分财产,从来没有挪用一分一厘作为私用。1997年,肖林将留作纪念的三块银元也捐赠给了重庆市博物馆。

  “重庆是一个很美的城市,发展非常快!”网络拍客徐应旺说,最令他感动的是,重庆人热情、豪爽。当他听完“三块银元”的故事后,又感受到了重庆人的无私。(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责编:秦洁、张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