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暑期,大学生纷纷深入基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田野探访,也有工矿调查。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成了变相旅游。(8月2日《北京晚报》)
微评:
“半天听报告,其余时间去旅游。”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变成了变相旅游,虽有学校、社会与时代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但总的说来无不与今天的大学教育有关。也就是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变成了变相旅游,根在学校,弊在社会。我们不会就此因噎废食,应该严于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管理,将社会实践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获得的社会考察成果既要能让相关部门认可,又要能拿出来评比、拿出来晒。只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才能杜绝形式主义和形式主义管理。(陈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