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约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海南很多医院都已采用。但“全预约”式看病,就是新鲜事了,它究竟是什么?新闻报道中对此词条的解释是:“(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经过半年的试运营,率先在全省取消除了急诊外的现场挂号,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的挂号就诊模式。”
预约挂号虽不能缓解海南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可以节省现场的排队等候时间,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凡事不可矫枉过正。如果因为用微信、支付宝等预约挂号很方便,就可以取消了现场挂号,那么医院方考虑过那些不会用微信、支付宝、APP甚至短信的患者需求吗?
实现多数人的便利,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付出少数人不便利的代价。想一想火车售票12306网站开通后,事实上造成了不会上网的农民工购票难,因而并没有搞什么取消车站现场购票窗口;想一想微信值机、自助值机的日益普及,机场也并没有搞什么取消柜台购票;想一想海口公交车报站只有普通话、没有海南话,招致舆论上的频频诟病;想一想盲人在街上结队艰难行走的景象,就会对占用盲道停车、摆摊、甚至一些路段根本就不留盲道的城市建设,恨之不已、心绪难平……
或许我们会上网、会用微信、会说普通话、不是盲人,但要考虑到还有人不会上网、不会用微信、不会说普通话、身为盲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不应该忽略他的正当合法权益。
看来,在全省率先“全预约”式看病,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好事。给每一个患者都留有方便就诊的通道,也应该是一个负责任医院的仁心仁术。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不但应该恢复现场挂号,还应该给现场挂号预留一定比例的名额,并将现场挂号作为一切挂号手段失误后的最终救济手段。此镜鉴,也适用于一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来对照检查和切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