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中工人物是新闻网站中为数不多的专业人物频道之一,重点报道工会干部,大国工匠,劳动劳模,劳动奖章,职工,工人,军人

“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徐军美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战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阅读提示

  35天用生命答题,徐军美率领的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负责的武汉方舱医院A区,共收治394人,转出104人,总出院290人,治愈率高达73.6%,医护人员零感染,轻症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回头。

  3月31日,星城无处不飞花。

  “我们今天就结束隔离了。”徐军美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家乡的春意吸入心底。

  徐军美的妻子来迎接他回家,“得好好理个发。”徐军美有些小幸福地说。3月17日,结束了在武汉的战斗回到阔别43天的长沙,他和队员们一直在宾馆过着隔离生活。

  “所有的参战医务人员经历了生死考验,以后一定会成为更好的医生。”回想这段战斗岁月,作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57岁的徐军美反复告诉记者,“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更好的医者。”

  中西医护齐上阵,春回人间喜洋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胜利凯旋!”

  3月17日晚,随着G547列车徐徐进站,徐军美很想把这句在内心反复转悠的“台词”喊出来。

  隆重的欢迎仪式,全城亮灯的致敬,鲜花和掌声……住进隔离宾馆当晚,他就诗兴大发:

  新冠肆虐人心慌,科学论证建方舱。攻坚克难消顾虑,同舟共济有主张。瘟神克星出湖湘,立舱济世有妙方。中西医护齐上阵,春回人间喜洋洋。

  这是他的第5首抗疫诗。徐军美一字一句解释着他的作品,这次出征,不是打仗,胜似打仗,乃至于他这个专业的“麻醉医师”,也会常常禁不住骚兴勃发,“我以骚心写医心”。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出院,武汉市第一家开舱收治患者的武昌方舱医院,这天成为最后一个“交卷人”。35天用生命答题,徐军美率领的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徐军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湘雅医疗队负责的A区,共收治394人,转出104人,总出院290人,治愈率高达73.6%。当时,《工人日报》记者这样报道他们的成绩单:湘雅答卷卷面分,三个“0”。

  这三个“0”是,医护人员零感染,轻症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回头。

  35天时间里,武昌方舱医院创造了一系列“最”:最早投入使用、最早有患者出院、最早开始病人心理疏导、最晚休舱……

  这里还首设“心灵氧吧”。

  “开舱前担心的问题在这里都没有出现。”徐军美说,这份成绩单,算是诠释了湘雅二医院的医道精神,“担当重若山、技术硬如钢、服务柔似水、医院亲如家。”

  白衣今做黄金甲,誓把热血换太平

  “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这是流淌在我们湘雅人血液里的担当。” 2月3日接到国家召集令,他立刻主动请战。

  对于年近六旬的徐军美来说,驰援武汉不需要理由。2月4日,徐军美率队到达武汉被命名为“武昌方舱医院”的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时,才知道要办方舱医院。

  “这样的医院,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徐军美说,“野战医院收治烈性传染病是史无前例的。”被任命为武昌方舱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徐军美最初一周,几乎没有睡觉。

  疫疠突袭汉水滨,吾奉诏令从军行。白衣今做黄金甲,誓把热血换太平。

  2月4日抵达当夜,他写下了第一首战“疫”诗,“也算是自勉吧!”

  “防护装备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护”“患者能不能得到合理治疗”“方舱医院的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多家医疗团队如何配合”“工作人员培训尤其是院感防护培训如何开展”……平日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方舱医院里却难度倍增,刚开舱时大家有点“打乱仗”。

  “必须尽快建立高质量的医疗工作机制,这个最难,又最迫切。”徐军美说,“我行医近40年,在县级医院和农村工作过多年,参加过抗洪救灾,遇到过很多困难。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1 2 共2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