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生:给来大陆学习一个理由


北京大学本科生李孟儒希望打破原有的安逸生活,进行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和生活。

【侨报记者陆之北京报道】为什么去大陆学习?在李孟儒看来:“在大陆学习,除了较高的性价比因素外,会受到更多的欢迎和关注,享受到和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

微信图片_20190627134548

李孟儒在录制节目。受访者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台湾学生将大陆视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地。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安峰山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子希望来大陆高校求学就读,来追求个人更好的发展,实现人生梦想。”

2019年具备招生台湾高中毕业生的大陆院校有336所,含16所预科招生院校,较2018年增加了20所。其中有不少是大陆“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有支撑区域发展的特色优质学校,可以满足台湾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北京大学本科生李孟儒希望打破原有的安逸生活,进行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和生活。

通宵学习的“肯德基教学楼”

李孟儒曾经对大陆的认识是竞争激烈,学生更像是“学习机器”。他与大陆同学实际接触之后,这样的印象随之打破。“大陆学生兴趣广泛,并且在为人处事等方面具备很强的能力。他们有迷茫的阶段,但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兴趣,进而设立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李孟儒和同学们将学校门口的肯德基称为“肯德基教学楼”。很多同学会在学校图书馆关门之后,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通宵学习。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两天,李孟儒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学习,学到晚上十点半,来到肯德基后继续学。等自己看完资料,发现天已经亮了。“这并不是考前才有的画面。无论什么时候你到那里,都能看到有人在念书。他们心中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本身。”

“我正在变成一个用学术思考的人”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想要来这个环境学习。”李孟儒也曾向往过到欧美等地方留学,但是他真正去大陆学习之后,发现那里学校提供的资源并不逊于欧美院校。“只要你踏下心来认真学习,你会在发现自己的收获比想象的多。”

因为希望转换专业的原因,李孟儒最先考入的是上海复旦大学,后又经过一年的重新准备来到了北京大学。“我希望学习艺术设计相关方面的专业,两年时间下来我发现学校提供给我的‘养分’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孟儒认为,学校提供给他丰富的资源:第一,开展某一方面的研究,会有来自各个学科背景同学的支持。第二,通过学校奖学金获得去法国意大利等地考察调研的机会。第三,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第四,通识课程帮助其更好地审视本专业等。“通过这两年的训练,我正在变成一个用学术思考的人。每一次外出学习调研或者旅游,我会以自身专业来审视我这趟旅程。比如,去日本韩国前我会思考他们的古建筑是否与中国古建筑有所关联。”

两年来,李孟儒到过宁夏、武汉、南京、贵州等不少地方,他感受最深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多样性和发展性。“我喜欢贵州苗寨人们的服装和建筑,喜欢那里人们喝酒时的豪爽;在北京、上海之外,四川重庆等地的发展速度同样让人感到惊讶。”

解决后顾之忧

记者从北大宣传部获得信息,今年,北京大学在校台湾籍学历生总人数超过700人。学校在校内宿舍临时住宿登记、港澳台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港澳台学生领取《就业推荐表》《就业三方协议》、将港澳台学生纳入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为港澳台学生提供便利。

李孟儒刚刚来学校时,担心学习适应情况。后来他发现,学校会针对台湾学生的薄弱学科,比如数学等提供课程辅导,以帮助他快速适应学习节奏。

除了北京这座城市比较大,出行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成本外,李孟儒在生活保障方面,并未感觉到有不太方便的地方。本科毕业之后,他有在内地继续深造的计划,同时并不排除在北京找一份工作。

在《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条措施”)出台之后,北京也随即出台了《关于深化京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涉及:“对于在京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符合条件的,也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建立在京台生台师政策信息沟通机制,每季度面向在京台生台师发布实习、就业岗位信息,进行政策信息解读,截至目前,已有195家在京企业为台湾青年提供了897个就业实习岗位等。”

身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北京,李孟儒感到自己是有收获的。(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