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玉颖:传承好家风,梦想新起航


中工人物是新闻网站中为数不多的专业人物频道之一,重点报道工会干部,大国工匠,劳动劳模,劳动奖章,职工,工人,军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家没有声名显赫的先人,父母也都是平凡的劳动人民,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事、家庭和睦的道理。我一直把父母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成无价之宝,铭记在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父亲和母亲身上学到。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每次家里有大事需要商量的时候,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奶奶的,用父母的话说,这就叫百善孝为先。对长辈首先是要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大的问题,尽可能听她的。奶奶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落下了一些陈年老病。父亲不仅经常关心奶奶的身体,还自学了很多医学的书籍,尽自己所能照顾好奶奶。爷爷生病住院时,他悉心照料,早晚探望,喂汤喂饭。父亲不仅孝顺自己父母,对其他长辈也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平时去朋友家里做客,对待老人家都是毕恭毕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

  我的父母不仅悉心照顾我们兄妹俩,也十分关心亲戚朋友们孩子的成长。我小学的时候,母亲把在村里的表妹接到我们家来一起住,让她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像亲生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她,呵护她健康成长。

  母亲一直都乐于助人,特别是退休后,谁家有人生病了没人照顾,就会自告奋勇去照顾病人;谁家生了娃需要帮忙,母亲就会主动去搭把手;谁家农活着急做,她也会用心帮忙干活。

  赤子心,爱国情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他一出生太爷就念到“阿兴阿兴,长大了去当兵”。长大后的父亲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父亲作为军人的优良作风一直保留到现在,转业后他依然努力工作,热忱为身边的老百姓服务,始终保持着一颗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之心。这几年他主动到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给贫困群众。别人去开展扶贫工作都是完成工作就好,父亲却经常用自己的收入补贴贫困群众的生活,进一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生活,努力工作,早日脱贫致富。周围的人经常说父亲傻,说我们自己生活压力本来就很大,没必要在工作中再多支出那些钱,父亲总是一笑而过。我深知,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能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用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广结良缘,与人为善

  父亲做人也有几分侠气,对人爽快,热情,不贪图名利。父亲常说,“在你失势时,你身边还能有一群因为你的“侠气”对你不离不弃的亲人、朋友就是所谓幸福。”从我记事起,每逢家里来客人都会看到父母满脸笑容,落落大方接待。其间总少不了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气氛欢乐融洽,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母亲拥有一颗平和而善良的心,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她用会心的笑祝贺友人的成功,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失落的朋友,用看微小的行动,诠释着朴素的善良。

  勤俭持家,自强不息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父亲常教育我们要以俭持家,保持生活简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亲对人大方,但是自己很节俭,而且教育我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节约用水;离开房间人走灯灭,节约用电等。有时见我们碗里有剩饭,他都会循循善诱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大米要经过播种、灌溉、施肥、打药、收割、晾晒等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咱们可不能浪费。”

  母亲也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习惯,每天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日三餐做得简单又有滋有味。母亲也常利用家里的旧衣物做成小布袋、小枕头,或者当成擦地的抹布,清洁卫生。我现在也慢慢懂得,勤俭节约,不仅可以家兴,而且是一种理念,珍惜资源,尊重自己与他人的劳动成果。

  讲规矩,守纪律

  父亲当过军人,所以纪律意识特别强。有一次,单位组织集体活动,要求早上6点钟集合坐车。父亲早上4点就叫我起床,吃过早餐,早早就在指定地点等待。后面还有一些人迟到了,我当时十分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起那么早去等待。现在我明白了,父亲早早准备好,是一种讲规矩守纪律的体现,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不可控情况影响大局。平时他也经常对我们说,我不图你们出人头地,但盼你们做个好人,做个本分的人,不该要的坚决不能要,干工作要对得起发给你的工资,对得起党和国家。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传承优良的家风,让我们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