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也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孙宪忠说,民法典实实在在地涉及每一个自然人、法人、社会团体等。这种“涉及”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贯穿始终。民法典之外的其他法律也很重要,但只有出现特定事由或情况时才有适用的机会。换句话说,这些法律不是时时刻刻发挥作用,也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发挥作用。民法典与其他法律相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吃饭和吃药的关系。药再好,也是生病了才会吃,但饭是每天都要吃的。
其次,“典”意味着这部法律具有庞大的法律体系,须符合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的要求。“民法典草案体量很大,目前有1260条、近11万字。这种体量能够担当起一个‘典’字,在体例和内容上是合适的。”孙宪忠分析说,未来,民事规则领域会形成“基本法+特别法”或者“一般法+特别法”相配套的体系。民法典作为一般法,特别法中则包括商法、知识产权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外,还会有一些民事特别主体立法、特别物权立法等包含其中。
“我们的民事法律体系是开放的。这次没有纳入到民法典中的内容也会在将来与民法典共同构成完整的民事规则法律体系。”孙宪忠说。
最后,“典”意味着我国民法有着自己的体系、篇章、结构和逻辑。
“编纂民法典既是对立法技术的考验,也是对现行法律规范的检验。”孙宪忠指出,民法典草案由总则和分编两部分组成,包含主体、客体、权利、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同时在细节上进行了扩展。通过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把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定进行归纳总结,避免了因不断重复规定导致法律条文过于庞杂,不但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为学习法律提供了方便。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宁宁
3/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