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助推“后浪”奔涌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曲艺
技术研发、工艺革新、科技创新,在与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的对话中,是一组“高频词汇”。丁明认为,制造业的从业者是将“高科技研发”最终呈现给全球消费者的“中央枢纽”,因此,激发我国产业工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能源制造业更是概莫能外。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
作为来自石化产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丁明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例,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将下降的目标列出精准数字,今年虽没有具体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等影响,能保持下降的态势已实属不易。”丁明坦言,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这就包括新一轮低能耗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等。
此外,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也在倒逼油品质量不断升级。丁明表示,在油品炼制环节,要特别重视低碳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如果说通过工艺的革新、改良,能够在‘前端’也就是油品生产环节就排除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那么会比‘后端’的治理效果要好得多。”
对此丁明呼吁,国家和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增强技术自我开发和革新能力,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助力降低大气污染。
培养高技能人才
丁明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低廉劳动力的竞争下,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新一代制造业的“后浪”们,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数十年的制造业竞争力。
丁明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工匠精神”,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建立弘扬“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营造“人人尊重工匠、人人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并宣传典型企业、工匠人物,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特别要加强新一代年轻产业工人群体的精神引领和从业向导,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内生渴望和不竭动力。
丁明认为,还要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坚持高度尊重劳动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的人才激励制度;建立工匠评价考核体系,为技艺精湛的工匠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创造条件,从机制上保证工匠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学习先进国家的“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的做法,打造工匠辈出的体制机制,深化工匠学院建设等。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附件: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电力新闻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