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的视角至关重要
(印度)魏克然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更加自信地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所在的美国探索频道制作了上百部与中国相关的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见证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过程,也在某种意义上参与其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的十字路口,而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将对世界产生更重要影响。
2017年10月,我监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完成首播,覆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亿收视用户。在过去几年里,习近平主席以战略思维和恢弘视野,提出一系列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中国:习近平时代》分三集:第一集主要讲述中国精准扶贫、医改、高铁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故事;第二集讲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案例;第三集讲述“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故事,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解读。我认为这些话题都很重要,应该让更多人了解。
政策研究通常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但纪录片有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能将复杂的问题呈现得更通俗易懂。我们努力将政策以视觉语言的形式更感性地呈现出来。在《中国:习近平时代》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等,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深入解读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对世界的启示。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年轻观众,讲述中国政策的重要影响。
为了使这部纪录片对中国政策的解读更加全面,我们走访了中国许多地区,希望结合具体案例,把中国的发展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中国在减贫方面的努力令我印象深刻,它融合了一系列致力于改变中国落后地区贫困状况的创新做法。
制作中国相关纪录片的经历,使我对中国的印象更加深刻。我越来越觉得,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在关于世界发展的讨论中,了解中国的视角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更加自信地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中国民众在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创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今天,经过40多年前所未有的发展,从高铁、数字化到清洁能源,中国再次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正如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所体现的那样,受悠久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让世界更多国家受益。
(作者为探索亚太电视网副总裁,本报驻泰国记者林芮采访整理)
当好法中电影交流的使者
(法国)菲利普·弥勒
尊重、友善、勤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希望通过艺术电影传达的中国形象。
最近,我正在和中国合作方筹备拍摄一部电影,因此频繁往返法中之间。我喜欢中国,非常乐意和中国朋友一起合作。
我曾应中方邀请,执导了中法合拍影片《夜莺》,曾参与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夜莺》的拍摄经历非常愉快,让我印象深刻。对电影艺术而言,由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对我本人来说,这是一次发现中国、了解中国的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从与中国朋友的合作中,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活力和高效。中国电影团队非常年轻,但是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摄影、灯光等,中国电影人都已经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同时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尊重、友善、勤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希望通过艺术电影传达的中国形象。影片《夜莺》中既有中国现代化的都市,也有传统的乡村。他们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希望观众看待中国的时候,能看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
除法国外,中国和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加拿大等众多国家也签订了合拍协议,体现了其在电影合作上的开放态度。中国本土电影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许多中国电影导演的作品受到了其他国家观众的喜爱。从最早接触中国电影开始,我就被中式美学深深地震撼了。中国可以拍出非常优秀、令西方观众眼前一亮的电影作品。如今,中国也出现了更多专注于艺术电影拍摄的年轻电影人。他们开始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显示出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潜力。
电影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过于商业化,这是我坚持拍摄艺术电影的原因。中国有取之不尽的艺术电影拍摄题材。历史故事、自然风光、现代社会、勤劳友善的中国人民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希望将此呈现给更多法国观众。现在中国政府也在加强对电影市场的规范,给予艺术电影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未来中国推出更多精美的电影。
法中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文化充满向往,但相互了解得还远远不够。电影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沟通载体。在拍摄《夜莺》之前,我对中国社会、自然风光、人文风情都知之甚少。为了创作电影剧本、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我考察了中国西南部多个山村,和村民住在一起,体验他们的生活,历时两年写下了这个讲述爷孙亲情的故事。《夜莺》在法国颇受欢迎,刷新了法国人对中国的固有认知。电影里广西清新淳朴的自然风光让法国人沉醉不已,让我感到自豪。
这个经历也让我体会到,只有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才能够更好地在电影里展现美好而有趣的中国。法中之间还有更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如一战期间华工援助欧洲战场、法国医生贝熙业在中国抗战期间救死扶伤的故事等,都是绝佳的展现法中友谊的电影题材。我希望,未来能在法中电影合拍的框架下,拍出更多好电影,继续当好法中电影交流的使者。
(作者为法国电影导演,本报驻法国记者龚鸣采访整理)
为德国观众了解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德国)尤蒂特·鲁克斯
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它让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联系与交流,在改善本国民生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率”也日益增多。“中国”早已成为德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关注的热词。但遗憾的是,目前西方媒体聚焦最多的依然是本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对人文领域合作的报道不是很多。就连我此前所在的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德国电视二台也少有反映中国当代精神文化风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