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今,放眼电视荧屏,周五和周末晚上的综艺黄金档,《全员加速中》、《奔跑吧兄弟》、《我们相爱吧》、《花样姐姐》……十之八九的节目都是综艺外来户。即便没有明文标注、对外公开“该节目从xxx引进”,但目前在播的一些节目还能从国外找到“亲戚”。虽然综艺真人秀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强调“原创性”,可是满屏依然被外来和尚承包了!
从2010年夏季的《中国达人秀》到2012年夏季的《中国好声音》,再到2013年10月《爸爸去哪儿》的开播,三档引进综艺节目的爆红,让海外模式炙手可热,各种海外真人秀节目版权被大量搬到国内。如今,经过又三年的市场考验,这些引进综艺模式的现状又各不相同,或已经做到节目模式相当成熟在国内自成一派,或者另起炉灶独当一面,而更多的则无声无息被湮没在瞬息万变的综艺市场之中。
part1现状
纯粹照搬渐减少
联合研发正当时
海外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若按照海外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点来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可以各算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
2012年,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爆红,从《中国好声音》起,各种海外模式开始被陆续引进国内。2013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引爆国内收视狂潮,自此国内综艺界就几乎被韩综“汉化”版本一统天下,荧屏的大部分真人秀都种下了“韩国血统”。
不过,以上两个年度的海外模式还只是停留在“版权引进”和“模式引进”的初级阶段,从2014年开始,节目模式不再是纯粹引进,本土化改造、联合制造等成为卫视和制作公司的热门选择。
2014年,《奔跑吧兄弟》开播,这档在韩国已经是王牌综艺的节目,并非只是单纯地被浙江卫视模式引进,它的制作方式是中韩联合制作,韩方都是给予指导性建议。
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在海外模式引进上,国内已经开始渐渐摸索自己的路子,已经不再停留在照搬模式上,从模式引进开始过渡到人才引进。
part2案例
自成一派或者另起炉灶
更多则是命运多舛
《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我们相爱吧》、《最强大脑》,这两年能够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综艺真人秀基本都是外来户。经过三年的市场和观众考验,这些综艺舶来品的现状也各不相同,海外模式引进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有些自成一派,有的另起炉灶,有的因总局政策而止步。
原版《奔跑吧兄弟》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档王牌节目。浙江卫视重金引进版权后并未照搬,而是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增加了本土化的创新以及周边文化产品的开发,最终使得《奔跑吧兄弟》取得收视率、影响力与广告收益的多赢。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很多音乐真人秀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而它与版权方之间的分分合合,也给国内模式引进敲了警钟。
今年四月份,广电总局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这个政策意味着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等相同类型节目将不再制作播出。
此次之外,还有很多综艺节目,则是命运多舛,悄无声息就消失在电视荧屏之中了。
part3趋势
总局指向要遵循“自主原创”是最高理想
无论是境外引进节目,还是国内原创节目,甚至是颇具“山寨”性质的真人秀,都在强调“原创”的重要性。
而从长远来看,原创是必然趋势。从模式引进到消化宝典和本土化改造,再到联合研发,以至自主原创,这是综艺节目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广电总局的政策还是需要遵循的。
也有极少数名不见经转的节目经过本土化改造靠国人带动起来了,“《最强大脑》的原版是德国某电视台的一档特别节目,结果在国内火起来了,并且已经播出了三季。”业内人士说道,“原创节目《中国好歌曲》也输出到了越南”。他认为,境外模式引进与原创研发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总体来看,从原来的模式引进到今天的联合开发都是在原创上的一种进步:“我们愿意去尊重版权,去学习国外优秀的操作技巧,然后掀起模式引进的热潮,掌握经验,在政策的影响和市场的作用下,去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原创渗透,这都是渐进式的过程”。
不过,从目前的国内综艺市场现状来看,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原创”如同最高理想,还需要一段路,在此之前,各种类型的海外综艺模式依然会不断出现在荧屏之中。
(责任编辑: HN666)